易风命理网
易风命理网

灵丘2013闹元宵(灵丘元宵节)

易风水90

闹元宵是什么音乐作品?

古筝。

《闹元宵》是的古筝独奏曲,1956年一代宗师曹东扶所做。

古筝独奏曲《闹元宵》由河南曹派筝艺创始人、一代宗师曹东扶先生创作于1956年。那一年的元宵佳节,曹东扶先生置身于河南南阳欢庆节日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气氛之中,内心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遂创作了这一传世名曲《闹元宵》。

《闹元宵》是沈腾、艾伦、王宁、常远联袂演出的短剧,2013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于2013年2月24日(农历癸巳蛇年正月十五)首次播出。

作者介绍:

曹东扶(1898—1970),河南邓州人,出身贫寒的曲艺世家,酷爱民间文艺,演奏技艺精湛,成为中国古筝艺术四大流派——河南筝的杰出代表和奠基人。

解放后先后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河南艺术学院的古筝专业教师。50年代初,他根据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民间习俗,用娴熟高超的河南古筝演奏技法,创作了古筝独奏名曲《闹元宵》。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闹元宵

晋中的民俗节日有哪些?具体怎样过?

晋中的传统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以闹社火规模最为宏大,品种最为繁多。晋中社火可谓集晋中民间艺术之大成,融民族精华于一炉。节日期间,城镇乡村都要在主要街道和广场挂彩灯,搭彩楼、搭彩台、装彩车,进行各种演出和街头文艺表演,主要有抬棍、背棍、撅棍、旱船、高跷、舞龙、舞狮、抛绣球、抬花轿、民间八音会吹奏、锣鼓大赛、晋剧、秧歌、小戏演唱等。晚上彩灯高挂,灯棍、架火、旺火、地火、绞活龙等民间艺术争奇斗艳,白天人山人海,晚上灯火辉煌,场面十分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另外还有中路梆子-晋剧、太谷绞活龙、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祁太秧歌、凤台小戏、平遥盲书、方言快板、莲花落、木偶戏、皮影戏等特色艺术值得一看。

寒食节

每年农历清明节前二日古称寒食节,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

现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主要是祭奠祖先和迁移坟墓。

晋中市庙会

长期以来,出于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以及互通有无,进行商品交易的需求。晋中各地在庙宇、道观的周围逐渐形成了各种庙会。现封建色彩浓厚的旧习逐渐消失,商品流通日渐兴盛,这些庙会大都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商品交易会。

主要有寿阳冷泉寺庙会、介休绵山空王古佛庙会、祁县郜北村泰山庙会、榆社城关泰山庙会、榆次城隍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六月十五。)、左权永佛寺庙会、和顺云龙山龙王庙会(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举行。)、太谷凤山三清观庙会(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日开始,会期一月)、昔阳皋落镇大王庙会(农历七月十五日开始,会期为5天)、灵石苏溪村资寿寺庙会(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日开始至十七日,共5天)、介休张兰镇泰山庙会(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开始至三十日结束)。

介休张兰镇泰山庙会

张兰镇位于介休县城东北,为京陕官道要冲。镇周城墙环绕,建有四门。镇中十字大街商铺林立,行业齐全。庙会从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日开始至三十日结束。贸易物资除有绸缎、花布、化妆品、粮油、麻纸、陶瓷及金、银、木器、古董文物之外,还有潞安府和浑源州的挽具,文水、交城县的皮货,沁源、武乡县的山货,大同府的铜器,灵丘县的毛骡,蒙古的马匹等。设在北门外的驴马大会,牲畜之多,成交率之高为周围百里罕见。此外,当地的盲人还要凑钱写戏为他们进行专场演出,俗称“瞎子戏”。

地藏节

农历七月三十是一个宗教节日,名为“地藏节”。地藏是在释迦既灭以后,弥勒佛未生以前,世间众生赖以救苦的一尊菩萨,地藏王曾经发誓:他要在普渡众生以后始愿成佛,因此常常现身于人、天、地狱之中,救助苦难。

小品闹元宵 绕口令

《闹元宵》中的绕口令:

灰:哼。绕口令。一窝鸡。大母鸡,小母鸡,母鸡母鸡,老母鸡

黑: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大葡萄,小葡萄,不如吃葡萄 灰:大天鹅,小天鹅,天鹅天鹅老天鹅

《闹元宵》是由开心麻花团于2013年在元宵晚会表演的小品,主要讲述了几兄弟为了排行明争暗斗的诙谐故事,小品最终以几兄弟和解结尾【什么排不排名的都不重要,因为我们是一家人】,表达了人在江湖(社会)应该互相照应,像一家人那样和谐,而不是处处斗心机。

高保利的从业历程

教育方面

1983——1991在山西省灵丘县招柏乡读小学和中学。

1991——2004参加工作在灵丘县罗罗腔剧团。

2005年应聘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到现在。

参加大型活动

2005年7月,高保利获得了在《星光大道》上演出的机会。之一次有这样的机会,高保利感觉有些蒙,“耳朵里听不到《青藏高原》的伴奏,眼睛里看不见东西”。虽然最后没能登上周冠军的宝座,但从此高保利开始陆陆续续接到演出的邀请,每次演出300元,一个月下来也有一两千元,这让高保利看到了希望,用自己的专长养活自己,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儿了。

2005年,高保利凭借一首原创歌曲《仰望平型关》在山西大同市的春节晚会上一炮打响,开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此后,一年中他连续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华夏之根山西民歌精品演唱会”、“乐歌方志·山西篇”大型歌会、“光耀太行”山西民歌演唱会等演出,好评如潮。

2005年参加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获民族歌手金奖;

2006年参加北京新春音乐会;

2006年成为“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原生态个人唱法优秀奖得主;

2006年成为“2006年加拿大温哥华中国文化周”的主推歌手。

2006年2月,被著名歌唱家王昆收为关门弟子。此时的高保利迎来他歌唱事业的春天,他也踌躇满志,报名参加了第12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要在青歌赛的舞台上证实自己。

此时高保利已没有了参加《星光大道》时的羞涩、紧张,他以平和的心态一路走到了决赛,并在原生态唱法个人决赛中,成功摘取优秀奖。

2006、2007年在山西台、中央台录制了个人专访节目《魅力人生》、《民歌中国》,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晚会录制;

2007年参加公安部春节文艺晚会;

2008年,高保利又参加了第13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这一次,他获得原生态唱法铜奖,是原生态唱法获奖选手中唯一的一名汉族歌手。

2008年参加北京新春音乐会等。

2008年山西省第二十九届武术大赛开幕式特约嘉宾。

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大同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从参加工作到现在,参加过的文艺演出近3500多场。

2010年参加家乡灵丘春节联欢晚会。

2010年8月首发之一张个人专辑【极域天音】2011年参加了元宵晚会,《闹元宵》。

2011年参加了中国 *** 成立90周年文艺晚会 《我们的旗帜》,演唱曲目是《东方红》。

2011年4月录制个人专场 蔚蓝的故乡 音乐部落。

2011年6月录制个人专场民歌中国。

2011年12月助阵阿宝专场《我们有一套》。

2012年第二次参加家乡灵丘春节联欢晚会。

2012年4月20-22日,高保利参加由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推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世界和平祈祷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五年”明星慈善演唱会。在演唱会中,高保利的演出获得满堂喝彩及诸多国际友人的高度好评。

2012年4月20日,在联合国友好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共同主办的“世界和平祈祷大会”上,高保利获得由香港荣利集团董事局主席、世界和平祈祷大会嘉宾卢文端颁授的大会奖项--“爱心之星”奖章。

此次大会举行了盛大的“世界和平颁奖大典”。从启动“世界和平颁奖大典”评选活动以来,经过个组织机构推荐,筹委会审核、专家评审和筹委会投票等阶段,经大会四百多个社团组织通过,大会组委会批准,“世界和平颁奖大典”的荣获者终于脱颖而出。

奖项获得者皆是从艺术、文化、音乐等领域精挑细选的杰出人士,他们甘愿奉献自己的时间、才智和热忱,为改善全球数十亿人民的生活而付出努力。同意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和平理念。

他们将把世界各地正义和团结的资讯带给社会,拥护和支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奖项获得者通过参与公共活动、联系国际媒体以及从事人道主义工作,加深人们对世界和平的认识给予关怀和支援推广。

2012年参演了由杨世光指导的电视剧《烽火平型关》。

2012年9月6日在家乡山西大同举办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好友阎维文、谭晶、李雨儿等助阵。

山西民俗民风

山西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最初的含义,正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史籍中记载的“夏都安邑”就在境内。而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逐渐汉化,同时也将本民族的传统风俗融入汉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俗。

全省境内,名山众多,建有佛、道两教的许多寺观。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台山,道教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盛誉九州,驰名海外。强大的宗教文化,构成了境内儒、释、道共存的民俗现象。山西还居住着许多 *** 人民,传统的 *** 节日,又为境内的岁时节日民俗增添了异样的光彩。

历史上,山西山多交通不便,加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显得特别封闭。因此,虽然是同一个节日,却往往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纪念的形式各异,甚至相左,呈现出多层次的瑰丽色彩。但就普遍性讲,全省仍具有明显的农业生产特点。农忙季节,一个月内一般只有一节,只是体现一种信仰,活动形式简单,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闲季节,节日的数目相应增加,民俗活动中 ,娱乐上升为主体 ,内容庞大,形式复杂,最典型的就是过年,用民间语言来说 :“ 正月天天都是节。”这种安排,也体现着岁时节日的精神调整作用。每一个月的节日,是对这个月生活内容的调整。正月,又是对全年生活内容的大调整。民俗语言说:“受了一年,就盼过年。”最简炼、最概括、最生动地说明了这种关系。

山西民间有个习俗,那就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它喜庆时日,都要捏制面塑以示庆祝。

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羊羔馍”、“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也各有特点。这些面塑,大都出自农村、乡镇、城市家庭妇女之手。尤其是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几乎家家都要用面粉塑制诸如人物、动物、花卉、翎毛、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的面塑。

山西面塑,本身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又与各地风俗人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当地民俗活动、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在山西南部的新绛县、襄汾县蒸制面塑讲究染色,面塑制品华丽别致。霍州一带,面塑不讲究修饰着彩,有着朴素雅致的特点。忻州、定襄等地的面塑,则以塑为主,着色为辅,色与面的本色相间。

就全省而言,山西面塑以上等白面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一般面塑,造形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的美感。而且有着鲜明的民间和地方特色。

霍州面塑

霍州面塑,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

春节来临前,农家妇女用家庭自磨的精粉按当地习俗捏制小猫、小狗、小虎、玉兔、鸡、鸭、鱼蛙、葡萄、石榴、茄子、“佛手”、“满堂红”、“巧公巧母”的面塑制品,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发家致富、和睦友爱,祝愿万事如意。

在“寒食”节时,霍县人上坟祭祖用的面塑造型是“蛇盘盘”。有的,还分单头蛇、双头蛇。旧时民俗,祭祖时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

农历七月十五日,霍县境内面塑种类最多。有猪头、羊头、麦秸集、针线箩筐、顶针、剪子、针线、坐饽饽(是塑造女子坐于莲台上的造型)、狮、虎、狐狸等等造型。

农历七月七日是“乞巧”节,传说这一天妇女吃了“针线”、“顶针”之类的面塑就心灵手巧。

婴儿闹满月,一般由姥姥家制做直径达尺余的“囫囵”,即一个圆形面圈上再置放精细的十二属相的面塑。有的在大“囫囵”里还会有较小的“囫囵”,中间放龙凤或虎头造型的面塑,名曰“龙凤呈祥”或“猛虎驱邪”。谁来看孩子,便把“囫囵”切一块送给来人享用。

新媳妇过门之一年,娘家要给女儿送“羊羔儿馒头”。旧社会,由于穷困,给女儿送去几个“羊羔儿”馒头,就算尽心了。如今,生活富裕了,一次送给女儿的“羊羔儿馒头”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馒头造型多样,而且都有寓意。比如“牛羊”,象征六畜兴旺,“麦秸集”象征五谷丰登,石榴比喻多子多福。

霍州面塑造型朴实,不多修饰着色,往往仅用品红点彩。

忻州面塑

忻州面塑,是流传于这个地域内的民间传统艺术活品它深藏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成为当地的工艺品之一。

忻州一带地域内,春节期内要敬神蒸供。春节前,把发好的面团,捏制成佛手、石榴、莲花、桃子、菊花、马蹄等各种形状的供物。通称之为“花馍”。

忻州花馍,中间往往插以红枣,既有装饰性,又是营养品、调味品,很受欢迎。当地还有一种大型供品名为“枣山”。这种枣山以面卷红枣,拼成等腰三角形,角顶往往塑一层如意形图案,在上面再加上面塑的“小元宝”三至五个,同时,还塑上一个供咬铜钱的“钱龙”。“枣山”蒸出后,可以颜色点染,成为一种鲜艳的民间艺术品。

清明节,捏制一种当地人叫做“寒食供贤”的面人头。这种面人头,内里包油、盐、小米和芝麻的素馅,捏成男女小孩人头,用红莲豆作嘴,黑莲豆作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蒸熟后加以点染,甚是天真可爱。有的还捏制一种“寒燕儿”,捏好蒸熟的寒燕儿,插在酸枣枝上,很像是停在树枝上的群燕。这些供奉的民间面塑,相传与“寒食节”有关,“寒食禁火,冷食一日”,燕子是象征春天的到来。

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着蒸“面人”的习俗。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至今,民间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 *** ”的说法。然而,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十五过后,几乎家家墙上都挂着一串串面塑。

忻州一带,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之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忻州一带的寿诞之期,也常蒸制“喜馍”。“喜馍”多以桃形为主体,上面加上各种寓意吉祥长寿的小装饰物,点染色彩,做为“寿馍”赠送亲友之用。

办丧事时,当地人还要捏制一种在灵堂前面供奉的“小食儿”面塑。这种面塑捏成各种花果、小动物形象,甚为精巧别致,有的蒸熟后点染,有的晾干后点染。

在忻州地区的繁峙县一带,有一种以胖娃娃为题材的人物面塑。同时,还有一种玲珑小巧,不加点染颜色、白胖素雅的小面人。这种小面人,有着爬、卧、抱花、啃瓜的各种姿态。有时,还将置其于染成大红大绿的“大面花”之中。相传,这类面塑是当地群众为上五台山佛教寺院拜佛求子而专门 *** 的供品。

忻州民间,还有着塑造生、旦、净、末、丑等戏剧人物的人物面塑,甚至拿到庙会的市场上出售。这种面塑, *** 也颇为精巧。

总之,忻州面塑各式各样,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成为民间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

绛州面塑

绛州,即今日新绛县,是晋南平原上的一个县份。这一带历史上盛产小麦,一直是山西省小麦、棉花产地。所以,逢年过节,这里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上等的小麦磨成面粉,捏制出千姿百态的面塑欢渡节日。由于这里的面塑注重彩色点染,花色绚丽,所以当地人称之为“花馍”。

绛州花馍,造型比较夸张,塑造造型别致,尤其以“走兽花馍”最为出色。

绛州城乡,大部分家庭妇女都会捏制花馍,而且普遍都会捏制多种普通的造型,由于是自做自用,尽管水平不一,并不影响食用,久而久之,一些家庭妇女熟能生巧,花馍的捏制水平便能不断提高。

由于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每当城乡嫁丧婚娶,捏花馍便会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而且,这些花馍会在大庭广众面前展示,从而得到品评,这种不推选冠军的自发的群众性品评,无疑成了推动捏制花馍的一种动力,成为促进面塑水平不断提高的民间评议。

所以,绛州至今捏花馍的名手辈出,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而名声在外。

标签:#元宵#庙会#农历#民间#河南#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