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风命理网
易风命理网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端午节视频

易风水60

端午节怎么包粽子的视频

端午节包粽子的做法:

1、先把粽叶放水里煮软、洗净待用。把肉洗净,把瘦肉用刀背拍一下,切成小块,特别是肥肉,要切得更小(这是关键的一步,而不是通常切成一大块,也不要瘦的全瘦,肥的全肥)。把肉用盐拌一下,然后放入糖、酱油、黄酒、味精腌数小时,让肉有味。待用。

2、把米洗净,滤水。准备好绳(有条件的可以用粽树上的叶子,撕成条,结成团在水里煮一下待用。这比一般的线有香味,更好)然后可以开始包。

3、包肉粽子时,把浸过肉的酱油倒入米内,如果口味重的,再根据自己的爱好放入盐、酱油、味精。包的时候把肉分开放,瘦的肥的都要,而不是像店里买的一大块在中间。包成长方型,个小点,爱吃的人可以吃二个或多个。现在的人胃口小,一个小粽子加上一包奶也就够了。然后用线扎起来。这里又有一个讲究,不同口味不同扎法。喜欢软点的轧松点,反之紧点。加兴五方斋扎和比较紧,吃起来比较韧,而湖州的诸老大则比较松软,也迎合一些人的口味。

4、再一个要注意煮的过程,强调煮透。我一般是放在高压锅里煮。在锅内放入足够多的水烧开后,用中火煮40分钟的样子。闷一会,等没气时开锅,看上面是否有没浸到水的,适当调换,然后再加入水,继续煮40分钟。这里的要点是水多,火足。这样的粽子,不会吃到大块的中间没有味道的肉,也不会吃到肥肉,但其味特别鲜美。

其他品种的粽子也大同小异,只是把肉换成蜜枣或赤豆或板粟,再有包成尖的或三角型的。除肉粽外,扎得紧点可能比较好吃些。

抖音端午节视频怎么弄?

1.点击打开手机桌面的“剪映”,进入剪映后,选择“剪同款”打开。

2.进入剪同款后,在搜索框输入“端午节”并搜索。

3.搜索出端午节模板后,选择一张打开。

4.打开模板后选择右下方的“剪同款”。

5.进入手机相册后,选择素材点击添加,然后,选择“下一步”。

6.辅助功能都编辑好后,点击右上角的“导出”,导出后选择“无水印保存并分享”在抖音发布即可。

端午节四角粽子怎么包法视频

在各种形状的粽子中,四角粽子最不容易漏馅,也最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四角粽子如何包才好看?下面我分享了四角粽子的包法视频,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角粽子的包法视频 四角粽子的包法图解

1、两片正面朝上粽叶交替排好,两手捏好,不要让叶子滑动。

2、捏住两头,环成一个圆锥形,之一个角形成(正面在里,反面在外)。

3、左手捏紧四片叶子的交接处。

4、先放少许糯米。

5、再放豆馅和豆子。

6、最后盖上糯米,用勺子压实。

7、左手握住锥筒,拇指和食指掐紧前端成角状。

8、右手把上面的叶子折下,盖在糯米上。

9、上片的叶子要盖紧。

10、把上面多余的叶子往下折,第二个角形成(如图20)。

11、第三个角形成(如图21)。

12、固定住两个角,把第四个角捏出来。

13、多余的叶子折到一边。

14、用左手大拇指固定好,圆锥上面是个三角形(如图24)。

15、捆上线绳,为了更结实,我用牙齿咬住一头,右手拽紧。

16、系个活扣。

17-18、剪去多余的粽叶。

19、检查一下四个角都包要严,无漏米现象。

20、一个粽子包好啦。。

猜你喜欢:

1. 四角粽子的包法图解

2. 正宗四角粽子的包法图解

3. 图解四角粽子的包法

4. 长粽、南方北方四角粽的包法图解

5. 三角粽子的包法步骤图解

6. 怎样包粽子图解 六种包法

7. 四角杂蔬粽子包法图解

端午节目《古韵新声》 将登陆央视综合频道,这个节目主要讲什么?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端午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节目融合“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梳理端午节起源,全景式呈现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及其丰厚的人文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节日之一,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俗和文物。这些习俗和文物,不仅蕴藏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祈愿的质朴表达,更是了解历史文化变迁、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媒介。

《古韵新声》中提及和介绍了28件与端午密切相关的文物。整期节目以文物为引,通过展示多个朝代的文物,探索文物的前世今生,向观众讲述蕴藏在其中的端午故事。比如,在近现代画作《屈原图》和《渔父图》入世与出世的哲学思辩中,诉说着屈原的家国之思;一组唐赤金走龙承载着祈福消灾的朴素希望;明万历斗彩张天师斩五毒纹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康健的美好心愿。

《端阳故事图》册、《莲舟新月图》等一系列文物,更是为观众呈现了古人端午时节的热闹图景;《墨兰图》《幽兰图》等则体现了先民对自然细致的考察……

节目还以文物、古诗词等为灵感来源,改编出多个精彩表演,深度挖掘端午节的民俗与历史,结合独具匠心的服化道,呈上一场场视听盛宴,给人以“思想+艺术+技术”兼具的文化浸润。《飞龙在天》《竞渡曲》《剑魂》等原创节目迎来舞台首秀,其中舞蹈《飞龙在天》在服装设计中用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呈现古人对龙图腾的崇拜,九名舞者逐一展露九种不同性格、状态的龙的形象,演绎出龙的神秘莫测,让观众感受到赋有东方韵味的飞龙在天,通过舞蹈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的简短介绍(50字左右)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但是在漫长的选择淘汰中,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最得人心。“其志洁,其行廉”,从司马迁对屈原饱含深情的叙述开始,屈原忠贞爱国的形象在历代文人的叙述中越发高大。汉代以降,人们就认为端午节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战相持阶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屈原的爱国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录。

宋颖认为,端午节本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起,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端午节逐渐与屈原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扩展资料: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1、天中节

天中节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更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

2、端阳节

午日为“阳辰”,午月之一个午日,故称端阳。《荆楚岁时记》中说: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之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之为“端阳节”。

3、重午节

上古干支纪元法,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纪元通用天干地支。最初端午为干支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即为午月,午月午日谓之重午。到了汉代时,由于南北统一,历法变动,朝廷为了方便过节,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4、龙舟节

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

5、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亦有个别地区称为“五月当午”。

6、龙日节

龙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东方苍龙七宿,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于北方隐没。仲夏端午,苍龙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因此称为龙的节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光明网-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的视频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1][2][3][4]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五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5][6][7][8][9],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10][11][12][13][14][15]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标签:#端午节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