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 上经常看到一些很“科学至上”的人诋毁占星学的文章。虽然他们对科学很了解,但对占星本身却并不了解。有的时候她们能够理解星座,但是好吧,还是让专业的占星师来给这样一篇文章写批注吧。注意,浅灰色字体是原文。作者 段锦云 方俊燕
如何和处女座谈感情?水瓶男靠谱么?你眼中的金牛是什么样子……如今每天一打开社交软件,几乎都要被各种星座分析刷屏了。面对各路社交媒体上热火朝天的星座性格的讨论,或许你会问:星座性格论怎么会这么火?“星座控”会告诉你:“星座诶!关系到你一天的运势,预测性格、命运神马的都可准了!”而反对者则会不屑一顾地说:“迷信、伪科学而已”。但问到为何受人追捧的具体缘由,却很少有人可以说出个所以然。
那么,问题来了:星座性格论到底可信么?
处女座、水瓶男、金牛座……社交媒体上的通常提到的星座是占星学中的太阳星座,占星学中并没有“星座性格论”,但在当代有一个主流分支——心理占星学。占星学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对于行星、星座与人类心理(性格)之间的关联有相对完整的定义。社交媒体中的太阳星座,只呈现了这个体系中的一小部分。讨论星座性格论可信与否,不如讨论占星学可信与否,截取占星学的一小部分进行论断显然是片面的。
诚然,占星学是否可信,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占星学是迷信、伪科学,但历史上也有一些科学家站在支持占星学的立场上,例如:
开普勒,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曾经表示,他非常不愿相信占星学的有效性,但是“伴随着行星相位角度同时发生的无误事件,却让我不得不相信占星学的准确性。”荣格,心理学家,在为病人做心理咨询时,也会参考病人的星盘,他创造性地开启了心理学与占星学的结合。
那么,占星学到底可信与否呢?本文所回应的这篇文章代表了社会上对占星学的普遍性误解,下面会通过一一的回应,来澄清一些事实。
一种论据之“科学”卫士气候环境与性格
一种论据之占星师:气候环境之下更深层次的宇宙秩序
星座性格论的支持者可能会振振有词: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格,在不同月份出生的新生儿,初次接触到的气候影响不同,成长环境不同,身体体质会不同,性格当然也不相同。诚然,环境因素会影响人性格、体质的形成与发展,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寒冷地带如俄罗斯人民性格坚毅、沉稳,而热带国家如巴西则人民热情奔放、富有 *** 。
对于行星为什么会影响人的性格与行为,科学家们有各种理论,行星引力、电磁场、暗物质、量子论、混沌学等等,但目前的科学并没有得出定论。通俗的角度,众所周知的是月亮与潮汐的关系,潮汐是由月球的吸引力造成的。成年人人体水分占体重65-70%,婴儿体内的水分占体重80%。月亮可以影响潮汐的周期,是不是也可以周期性地影响人的心理?人类生存在宇宙之内,是否也无法脱离宇宙行星的影响?
占星学本身并不研究行星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关联,它关注的是行星运行的周期、与人(万事万物)的周期、能量特性、行为表现的共振,根据时间寻找二者之间的关联,总结经验、规律。
但这并不能作为“星座性格论”的有力论据。首先,“十二星座”源于西方文化,采用的是阳历(也即公历)来计算的,阳历是全世界通用的,但同一日期的全球气候却是千差万别的。即使都在4月1号出生,西伯利亚的婴儿面对的是窗外的漫天飞雪,而加纳却用炎炎烈日迎来了新生命的降临。国土辽阔如我国横跨六个气候带,即使在一国之内,这种仅以出生时刻论性格的说法也是不符合逻辑的。
从环境气候角度,同一地点的环境气候会跟随时间序列形成周期,不同地点的环境气候也同样有周期演变的共性。西伯利亚一年有7个月在零度以下,4月份温度开始迈入零上;加纳一年有一半的时间旱季、一半的时间雨季,4月份是雨季的开始。4月对于西伯利亚和加纳,都是气候变化的重要转换点。4月在占星学中,太阳在白羊座,白羊象征开拓、启动、发起,4月1日出生的西伯利亚婴儿和加纳出生的婴儿,都踩在新季节启动的隆隆鼓点上,他们以后每年还可以一样愚人节跟生日一起过。当然后半句话是玩笑,不过,也可以说明事物在表面之下可以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我们再看看行星。太阳在白羊座的之一天,也叫春分点(同中国农历的春分),太阳从天球从南向北移动,运行到天球赤道和黄道的交点。在这一天,白昼和黑夜的长度相等。太阳进入白羊座也意味着开始迈入白昼大于黑夜的日子,无论西伯利亚还是加纳出生的婴儿,他们都会面对这种宇宙秩序。
那是否就意味着西伯利亚和加纳的婴儿,拥有完全一样的性格和人生轨迹呢,也不是!在占星学中,一个人的出生星图,不仅仅有太阳星座,还有月亮星座、金星星座、火星星座、上升星座、中天星座等等,就象画一幅肖像,太阳星座画出一条心理性格轮廓线,月亮星座等等再各自增添一笔,把所有的融合在一起,才相对完整的、接近一个真实立体的人。西伯利亚和加纳的婴儿,排除时差的影响,他们的星盘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仅由于出生纬度的不同,他们星盘中各自的上升星座、中天星座就会有很大不同,由此带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展现上存在很多共性的同时,仍然有显著差异。
(注:上升星座是个人出生时东方地平线所在的星座,中天星座是太阳在正午时所在的星座,变化都取决于出生时间与地点。)
以出生时刻论性格,只看温度计,逻辑无法成立;但放眼宇宙,逻辑井然有序。
一个效应 巴纳姆效应
另1个效应之于占星师:火星效应
看看全部十二个星座的性格分析吧,细心点的话是不是不会发现:怎么每个星座写的都有点像自己啊?仔细想想那些分析中的措辞是否都是模棱两可、不置可否?为什么这样小心翼翼的模糊措辞反而却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心理学效应: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也称弗拉效应(Forer effect),它是指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而皆准,适用于很多人。
巴纳姆效应为什么会产生,原文中下面所阐述的原因都基于推测,同样是模糊的、不确定的,可以说以模糊开始以模糊结束。就占星学而言,更可能的产生原因是,人的心理性格是完整的、复杂的,尽管占星学对太阳星座有明确的定义,但它所描述的仍然只是人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全部。巴纳姆效应的产生可能是以部分对整体产生的矛盾或悖论。原文第三部分中学院心理学对于人类心理的阐述,也侧面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巴纳姆效应尽管为许多心理学者所熟知,但即便在心理学界,它也无法用以证明占星学无效。根本的原因是,弗拉本人对占星学并不了解,导致他无法设计出一个检验占星学正确与否的有效实验。
占星学并非模糊的、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预期而搬弄文字,与“巴纳姆效应”相反,来自另外一些心理学家,基于大量出生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则为占星学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1948年,心理学家弗拉(Forer)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然后宣称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自己的性格分析结果。第二天,他将一堆一摸一样的分析报告发给同学们,然后让其对报告的相符程度打分(五分制),结果平均评分竟高达4.65!报告中的内容其实都是弗拉从星座与人格关系的描述中搜集出来的。
导致巴纳姆效应出现的一个原因是:那些措辞描述得非常一般化、普遍化,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尤其是当两种看似不同的描述之间界限十分模糊,以至于不能用来区分人的特征时,就更可能让人相信。国外一个名为“information is beautiful”的网站,搜集了某流行星座预测站点上关于每日运程的相关词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每个预测里的高频词大多是相互覆盖的。也就是说,所谓的星座预测其实说得都差不多,相同的一些高频词汇拼拼凑凑成模糊不清的表述,再加上读者的对号入座就造就了所谓的“超准预测”。
另一个导致巴纳姆效应的原因是:这些干巴巴的言论为人们提供了对未来的可控性,当人们只是想寻求一种安慰感和可控感时,那些预言的确切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巴纳姆效应”的发表,激发了一批心理学家采用统计分析的 *** 验证占星学。最有名的是一位法国心理学家高奎林(毕业于巴黎大学的心理学与统计学专业),他和妻子历时23年,进行了大量的统计分析研究,结论却与最开始他的期望(否定占星)相反,同时也让反占星者们尴尬。高奎林的研究,证明了占星学的核心:出生时间与人的生活轨迹相关。他最重要的一个研究是“星盘中行星的位置和此人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系”,其中“火星位置与运动员这一职业相关”的结论影响更大,被称为火星效应(the Mars effect)。
一开始,高奎林的星盘样本来自于法国,在遭遇关于样本国籍的质疑后,高奎林从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收集了2万5千件出生证明,得出的结论和最初的一致,显示出星盘关键区域的行星和特定职业的杰出成就之间的关联。
哈佛大学的统计学教授马文?聂仑认为,如果火星效应来自人口统计上的问题,而非行星作用,那同样的效应也会出现在普通市民身上。他检验了和高奎林研究样本中有火星位置的运动冠军同一天出生、出生地大体相同的普通人的星盘。结果是,聂仑的实验证明了高奎林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被称为聂仑检验。
另外一名德国心理学教授厄特尔,对“杰出”采用更严谨的定义,把运动员根据杰出程度被分成不同的组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强化了高奎林的研究结果:运动员越杰出,火星效应越强。
每个人的认知中都有一个过滤器,我们会只关注符合期望的事物,而忽略那些不愿看到的,也称求证效应(confirmatory informationprocess;Fischer, 2011)。如果我们试图去相信一件事,那么总可以搜集到各种各样支持的证据,即使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逻辑让它符合自己的期望。
有趣的是,高奎林、聂仑、厄特尔研究结果的发表都遭遇了阻挠,最典型的是比利时超自然研究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复制实验时,授意复制实验中采用篡改数据、数据灌水等方式得出误导性结果用以发表。多年后,参与学术造假的科学家揭漏了这些幕后鬼把戏,但其负面的影响却仍然在流传。很显然,求证效应并不仅仅作用于普通人,也作用于某些科学家。
天体的活动周期与人类活动、人类心理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科学证明。1903年诺贝尔奖的得主阿莱尼乌斯研究发现妇女的月经周期大致和太阴周期(月亮的周期)相同。1915-1924年俄罗斯科学家齐杰夫斯基分析了1764-1900年的彼得堡和1800-1900年俄罗斯的总死亡率发现他们和太阳活动周期相关,他还发现以黑死病为首,霍乱、流感等传染病与太阳活动周期惊人的一致性(十七世纪的杰出占星师威廉李利成功预言过公元1655年的黑死病)。20世纪50年代,德国的肯尼希进行实验,表明太阳磁能与人类的脑波波长同处于超短波领域,他对53000名观众进行测试,发现人们的反应在太阳活动ELF波极大的日子里有变慢的显著倾向。1935年日本科学家证明了太阳活动周期与人类血液凝固的速度有关(早在欧洲中世纪放血治疗盛行之时,占星学就被用来选择放血的时间)。意大利物化学家皮卡尔迪发现人类的胶质体溶液的沉淀率随着太阳活动变化。今年哥伦比亚大学则研究发现出生月份与容易得的疾病相关(翻译成占星学的语言就是,星座跟容易得的疾病相关)。还有许多关于天体尤其是太阳活动与人类的相关性的证明,不一一列举。
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曾经批判某些科学家的无知:“对占星术的奇怪诉讼”,“证明科学家甚至准备在他们没有任何知识的领域中维护自己的权威”。
一个对比学院心理学和星座性格论
1个说明之于占星师:占星学如何解读人的心理性格
由于星座涉及到性格、情感分析,难免会被拿来和心理学做一个比较。虽然心理学的人格测验也会对人的个性进行描述和对比,但这是完全不同于星座分析的。
心理学中有很多专业的标准化的人格量表,例如明尼苏达人格量表(MMPI)、大五人格量表(OCEAN)、埃克森人格问卷(EPQ)等等等。但是,心理学家要做的不是对人的性格进行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定位,而是测量某个人在各种性格倾向上的不同分值。也就是说,在心理学概念中,人的性格差异,不是类型的差异,而是程度的差异。
人的个性是非常深广和难以捉摸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无数种可以描述出来的性格特征,每个人的性格类别其实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程度而已,就像你很难找到绝对外向和绝对内向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不同性格类别的综合体;只是那些得分高的、比重大的性格倾向更容易表现出来,也就形成了一个人显著的、区分于他人的性格特征。
正如大五量表中提出的“OCEAN(海洋)”概念,人的个性如大海般深广、不可捉摸,我们所能测量和表述的只是管中窥豹或盲人摸象,难以概括全貌。心理学家所要做的则是发现个人身上最突出的特征、最显著的维度,以此来区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而在种类上,每个人几乎没有差异。换言之,你怎么描述一个人都不会错,Ta多少都有这方面的属性。
心理世界的探索向来如此,我们面对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世界,每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都像是在“盲人摸象”,虽然只能略有所得而难以推测到全貌,但正是这种不断求索的精神和不断探索中累积的经验,心理学的眼界才越来越开阔,才更有可能打开心理的“黑箱”和全貌。
在占星学中,人的性格也是复杂、多面、立体、动态的。
首先,假如把一个人的出生星盘看成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地图,那么这张地图有很多维度:行星、星座、宫位为三个基本维度。行星加上四轴有14个点,星座有12个,宫位有12个。每个行星、星座、宫位区域都有相应的心理、性格方面的定义。数学好的朋友可以自己计算一下,这能产生多少排列组合。而在分析星盘所象征的性格时,还要考虑定位星体系、守护星体系、行星之间的相位互动等等。由于星盘所象征的心理的复杂性,占星师在面对星盘时,要遵循规则仔细分析,梳理出一个人主导的心理需求、心理模式、心理冲突、构建星盘所象征的人生故事的原型。需要强调的是,占星是象征语言,占星符号象征一类特征的事物或者一类性质的心理(行为) *** 。在同一象征下,人的心理、行为会落在这一类性质的 *** 之内,但在同一 *** 之下仍然存在差异。这也决定了,占星学中,星盘所象征的性格会有倾向性,但同样不是非此即彼。
出生星图定义的是贯穿人一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也有不同的周期:
之一是,人本身的自我循环周期。把出生星盘中的各个行星想象成一个时钟中长短不一的时针,这些时针是随着时间推移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自我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不同心理需求的触发。
第二是,行进中的行星运行循环周期与人的相互作用。每天,太阳、月亮、金星、水星等等都是在移动的,行星的移动仿佛形成一种宇宙的能量场或者说是隐形的宇宙天气,它同样会对人产生影响。最直观的,阴天通常人的情绪更容易压抑,而天气晴朗人通常精神抖擞。每个行星的运行速度有快有慢,各自有各自的周期,不同行星对人的心理周期的影响力大小、性质、持续时间都有显著差异。
占星师通过考察这两个周期,既可以发现星盘主人当前所处在的心理周期,也可以推演过去(包括童年)星盘主人的心理历程,假如一个人童年遭受过虐待,那么星盘会有明显的指征,同样,假如一个人的童年被过度宠溺,星盘同样会有指征。当然,占星师也可以运用星盘推演未来某个阶段,一个人会遇到的宇宙天气、会处在哪一个心理周期。
人类的心理世界广袤如大海,心理学走在探索的路上,发展出了不同的流派、定量 *** ,占星学同样走在探索真相的路上,不断观察、研究、总结,一代代占星师在努力、传承。
一种态度
1种更明确的态度之于占星师
尽管星座性格论缺乏科学的根据和逻辑,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完全反感、 *** 它,或对星座热衷者怀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如果仅仅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流行文化来看,星座性格论还是存在一些积极效应的。
如作者所言,太阳星座在媒体上的流行,会促进人们对心理知识的普及并可能为自我进步带来积极的效应,但与此同时,对于占星学,我们可以有更明确的态度:人们可以运用占星学作为个人成长的实用的工具,同时避免迷信、神化、过度依赖占星学。
首先,星座性格论带动了大众对于人的个性的关注,促进了人们对于心理学的兴趣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尽管其并不严谨的非学术性知识会对人们造成一定的误导,但不能否认其在心理学知识推广方面的作用。
其次,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Effect,即期望效应):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下意识地不同程度地受到自己或Ta人期望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在星座性格的描述中有一些很积极的表述,例如单纯天真的白羊、勤劳刻苦的金牛、讲求公平的天秤。如果星座热衷者接受了这种暗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这种积极的视角来审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符合描述中的样子,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进步呢?这样,星座也一定程度上就改变了人的性格。
首先,占星学是个性成长的实用工具:
举一个简化的例子,比如一个人星盘中的火星在特定领域处于显著地位(同高奎林、聂仑实验的样本条件),他在企业中混日子,他的业余生活是飙车,他是一个路怒者,因为无法控制愤怒的情绪上了新闻在公众面前曝光,他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运动员(如高奎林的研究),但他并没有。假如他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看下占星学能为他做什么。在占星学中,他火星的地位象征他在职业(或公众领域)有更高的征服、竞争的心理需求,占星师可以借助星图了解他的心理模式、心理矛盾,与他共同探讨阻碍他在现实生活中满足征服的心理需求的因素,在让他对自己有更多理解和接纳的情况下,与他共同探索找到满足征服需求的更好出口。
人的心理需求往往充满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构不成心理疾病,但这些矛盾和冲突可能让人活得不舒服、但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不断总结自己、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但有些标签(包括负面标签)已经过了有效期或者一开始就印错了,可以被撕掉。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也喝了各种鸡汤,但有些鸡汤适合你、有些鸡汤对你来说其实是毒药。占星学在个人成长方面的实用价值在于,它能够借助星图帮助人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同心理需求,在更具觉知的基础上获得个性的成长,从而活出具有更大满足感的人生。
其次,不要迷信、神化、过度依赖占星学:
1、 首先,占星学是经验学科,以行星为参照系寻找共时性的 *** ,使得它能够敏感捕捉每个时代人、事物的变化,抽象出规律。但假如把一些经验当成定律、教条则会陷入“宿命论”的误区,比如就人的寿命来说,由于医疗技术的极大发展,许多疾病已经不再致命,如果刻板沿用过去的经验教条论断寿命,就必然会出现问题。占星学在古今中外的理论体系中都并没有主张“宿命论”,但在实际运用中,则需要格外警惕迷信。
2、 “行星不会行动,人才会”(引自诺泰尔)
星图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获得关于个人成长的洞见,但星图的象征揭示的是人的成长潜力、心理性格行为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替代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任何人可以躺在一张所谓“好”的星图上睡大觉就可以获得个人成长。
因此,对于星座性格论我们持有一种中立的态度:既不盲目相信,也不矫枉过正,把握好“度”是关键。讨论星座性格论,把它当作消遣也好,用以寻求认同感也罢,茶余饭后作为一种谈资也无伤大雅,如果能达到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或个人成长的促进,倒也不失为一桩益事。
西方现代科学推动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但过去“唯科学论”者们忽视人们在现实中的直觉体验、对一些当前科学尚无法解释的传统学科直接贴上“迷信”、“伪科学”的标签,则是另外一种教条主义,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本文撰写的同时,神经科学的百年教条正好被打破,从占星学的角度来说,现在是冥王摩羯时代,象征旧规律旧教条的破除、新秩序的重建,在这个时代,我们会见证更多的“科学教条”被打破,对于占星学以及其他许多传统学科的偏见也将逐步被重新审视。我国有学者指出:“21世纪的新科学将是整体的科学,是揭示宇宙、生命和心灵三者‘大统一’规律”的“新道学”,我们正处于新世纪的开始,不是结束。
在当代,占星学已经进入西方世界的大学成为一门学科。占星学不是邪端异见,也不是仅仅可以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仅仅是心理暗示,这门渊远流长的古老学科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结出的硕果,它随着时代进步,它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深刻洞见,它值得被人类所珍惜。
(注:由于原文是与心理学对照,所以,本文也侧重从心理性格角度回应。占星学的研究对象并不限定于人的心理,而是可以涵盖万事万物,占星学的研究对象在不同时代有不同侧重,本文不作展开。)
作者:史煜琦
职业占星师,ISAR国际占星研究协会会员,师从美国职业占星师大卫·瑞雷(David Railey)、诺·泰尔(Noel Tyl)、苏·汤普金斯(Sue Tompkins)学习现代占星学,师从罗伯特·汉德(Robert Hand)学习古典占星学。曾任上市公司高管。
参考文献:
Fischer, P. (2011). Selective exposure, decision uncertainty,and cognitive economy: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confirmatory informationsearch.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5, 751–762.
Whitbourne, S. K. (2010). When it comesto personality tests, skeptici *** is a good thing.Psychology Today, Aug. 10.
新月出品,欢迎转发,禁止未得许可的转载。
更多精彩占星生活资讯,请关注“新月文化”公众微信平台。
标签:#农历的12月初四是什么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