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风命理网
易风命理网

有关中秋节作文200字4篇,关于中秋节作文200字左右

易风水60

  在穿越过水浒的江湖,三国的庙堂,和西游的神魔界后,终于要来到“红楼梦”中。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并不是过中秋节过的最多的,但却是份量最重的。可以说是以中秋节始,以中秋节终(以曹雪芹所作八十回计)。在水浒中,中秋是月光舞台,在西游和三国中,中秋是道具,而在红楼中,中秋则是那一袭里面爬满虱子的华袍。在水浒中,中秋是月光舞台,在西游和三国中,中秋是道具,而在红楼中,中秋则是那一袭里面爬满虱子的华袍。

  

  在红楼成为红学后,关于红楼梦的评论可以铺满几个大观园。但让人最心折的依然鲁迅的那句点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呼吸领会之,唯宝玉而已。这话出自《中国小说史略》,曾在大学图书馆里借阅过,薄薄的一册,其中关于红楼梦的点评也就一页纸。但厉害就厉害在,就这一页纸,对红楼梦的洞见能把一打所谓的红学家秒成渣。搞学问搞到大师级,好像都会达到无招的境界,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那么经典的东西,也是薄薄一册。但鲁老先生实在太忙,忙着扔匕首投标枪,实在没空搞红学研究,这是红学的不幸,但却是红学家们的大幸。他甚至忙得终其一生都没写过一个长篇。但莫言说,如有可能,愿用自己所有的作品,去换老先生的一部《阿Q正传》。但说实话,莫先生的所有作品加起来,的确比不上一部《阿Q正传》,这门生意显然太划得来。聊得有些离题了,我们还是回到中秋节,其实,红楼梦里的中秋节庆,就是悲凉之雾下的那一片华林。

  红楼:冷月葬诗魂

  红楼梦里到底过了几个中秋节?有说两次,有说三次,当然,还包括在探望病中秦可卿时,尤氏口中带出过一次,但这一次并未实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两次和三次之争主要问题出在第三十八回,这一回名为《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主要内容是大观园里开派对,赏花品蟹。虽然作者并未指明是八月十五,但由于螃蟹加菊花,都是中秋的明显符号,所以有红学家认为这应算作一次,周汝昌老先生就执这一观点。但另一种考证认为,吃螃蟹恰恰证明这不是中秋,而只能是重阳。因为就清代的风俗而言,螃蟹宴一般都是过重阳节的习俗。既然有争议,我们就只能按下不表。

  像《水浒传》一样,《红楼梦》也是之一回就过中秋,但这个中秋过得信息量极大。首先开篇就是甄(真)贾(假)相对。这个中秋节是甄士隐和贾雨村一起过的。情节并不复杂,小土豪甄士隐中秋家宴之后,约落魄书生贾雨村搞了个中秋二场。并因欣赏小贾同学的才华,给予正愁没钱进京赶考的贾雨村以资助。

  

  甄贾二人的中秋二场

  但这个中秋夜的重点是贾雨村当晚所吟的三首诗联。之一首是小贾同学的对月感怀: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整部红楼梦,可谓处处有诗。以至书中诗人曹雪芹常常来抢小说家曹雪芹的戏,脂砚斋在评这首诗时就指出,这是之一首诗,更进一步直接说明,曹雪芹作此书,亦有传诗之意。对红楼梦中的诗,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但我觉得最精辟的点评来自木心先生,他就曾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对此,我服。

  小贾同学接着又咏一联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曹雪芹处处设草灰蛇线的精妙手法在这一联中嵌得天衣无缝,玉求善价,钗待时飞,黛玉宝钗上下联,成为合传,这本就是书中的正眼。

  红楼梦为什么会让人越读越有滋味,就因为这部小说几乎处处架构着两个世界,一个是文字表面的描述的世界,一个是文字之下隐藏的世界。而那个隐藏的世界却更接近于真相,它又偶尔会在表层世界露出一些微妙的征兆,这需要读者无时无刻不投入其中,深咂其中三味,最后与作者的苦心经营合谋,共同完成那种极致的阅读体验。

  第三首是小贾同学和甄士隐的二场酒喝到兴头,不禁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一首才是完完全全纯纯粹粹属于贾雨村的自白,道出他对前途的渴望,对权势的向往。脂砚斋忍不住在此点评:奸雄心事,不觉露出。当然要露出,贾雨村本就是未来贾府覆灭的伏笔,是掘墓人。不奸雄一下又怎么办呢?

  这个中秋夜过后不久,甄士隐就家破人亡了,然后就是一僧一道大唱《好了歌》。甄(真)的都倒了,贾(假)的还能长久么?短短一个中秋夜前后,作者其实已经交待了故事的框架,故事的结局,甚至连掘墓人都找好了。而且还拿出一首《好了歌》,给出一条不是逃路的即定逃路。

  不弄悬念,不卖关子,因为作者不怕你知道,人家有足够的自信把整个奔向即定结局的过程写得你非看不行。好像一流牛X的大师都喜欢这样,像杜拉斯写《情人》,像马尔克斯写《百年孤独》:“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我读过的更好的小说开头。

  四大名著中最盛大的一个中秋节则是在红楼梦第七十五、七十六回。不仅整整用了两个回目,而且之前更是极尽铺垫,可见,这个中秋节对全书的重要。

  

  前面的铺垫是分为两个层面进行的,一是贾府上下人等忙着节庆的筹备,这是条明线。二是一条暗线,伏在那些看似不关节庆的情节里。首先是因为搞打黄扫非,在第七十四回抄检了大观园。这不是个好兆头,用探春的话说就是:“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而且抄检之后,人心惶惶,哪还有心情过节?而宝钗干脆就回避了。

  其次,在中秋前的一日,王夫人来贾母跟前汇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甄家抄家了。这更不是一个好兆头。且不说,甄家与贾家关系牵扯很密,就仅从唇亡齿寒兔死狐悲的角度,贾家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节还要强撑着过,对这两个回目的中秋大戏。可以概括为:第七十五回,是喜闹中无处不悲凉。第七十六回,是清雅中无处不孤冷。

  这个中秋是先从宁国府的节庆派对开始的,居丧在身的贾珍依然不愿放过节庆的花天酒地,带着一帮姬妾,没心没肺地赏月作乐。但夜半忽然就出了妖娥子,一群人正在不亦乐乎,忽听祠堂那边墙下有人长叹之声,不仅书中人,就连读者都感悚然。又有风穿墙,恍惚闻得祠堂内槅扇有开合之声,风气森森,月色惨淡。

  这种画风的陡转,让这个宁国府的节庆夜宴瞬间成冰。作者抛开荣国府,而先写宁国府的异兆,就是因为贾家的祖祠在宁国府。家道即将末路,一群人还在废墟上莺歌燕舞,老祖宗实在看不下去,只好长叹示警,但示了也白示,像贾珍之流,早已成行尸走肉。

  

  按着是荣国府的中秋节庆,对节庆场面,作者可谓是泼墨如水,极尽铺排。饮食、仪礼面面俱到,欢声笑语处处可闻,但那悲凉的马脚却同样处处露出。

  首先是贾母落座就叹人丁少,中秋最讲究的是团圆,但这个中秋,却偏偏不团圆,却偏偏中桌圆而人空。其次是悲音,喝酒无乐曲助兴怎么行,但这个喜庆场面的配乐配什么乐器不好,作者却偏偏要借贾母之口配笛子。笛子奏到最后,却是:“只听桂花阴里,呜呜咽咽……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佳节搞气氛搞成这样,只能让人无语。

  

  其次是尴尬的游戏,在欢宴当晚,一共开展了两项游戏。一是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大伙都熟,那就是最后轮到的那个人最倒霉。作者让这一大家子玩这个,寓意昭然若揭,贾府要混到头了。

  三是大家讲笑话,以曹雪芹之文采,搞出几个精彩的笑话那是一菜一碟,但他却非要弄出一堆毫无笑点的笑话,并用这样的笑话来勾勒整个强颜欢笑的场面,这老辣的手法真不是一般的高。而且这些笑话还处处刺心,贾赥在借笑话暗指贾母偏心,而尤氏的笑话则处处说残缺,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脑子进了水。

  最后是贾母在这个夜晚表现的非常反常,反常就反常在老人家的精神似乎特别好,总不想去睡,总想把眼前的佳节之夜尽量往后拖一刻也好。喝酒,并席,赏月,游园赏花,没完没了。也许,她心底里希望这一刻能永远定格,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命运和时间都由不得她。

  一幕中秋大戏,宴饮,游乐,赏月看似一样不少,但又处处残缺。一家人围坐,看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又处处生疑。这种明暗交错,落子无声,明针暗线的谋篇布局,让人读来步步惊心。看《水浒》里的中秋,有阴谋,有血色,有杀戮,但却并不让人感到恐慌和凄凉,但看《红楼》的中秋,有欢歌,有笑语,有团聚,但却无处不让人生悲。

  

  第七十六回的主要内容是黛玉和湘云的凹晶馆联诗,两位才女在这个中秋之夜佳句迭出。最后以黛玉的那句“冷月葬诗魂”胜出半子。但这种悲凉到极致的胜出,只能让人感到人物命运的寒意。而这个中秋的寒意一直波及到后几回,中秋之后就是赶走司祺,弄死晴雯,累及一众人等一系列黑色事件。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家族在一个中秋夜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加速,并以十匹马也拉不回头的劲头向着最后的末路狂奔。(本系列终)

  附注:本文得益于友人老鲁所赠《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书良多,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标签:#有关中秋节作文200字4篇